这是一个多数“圈内人”心知肚明却三缄其口的话题。在“不想说太多”、“不愿揭太深”的同时,受访者们有所保留的话语中,频频跳出“水很深”、“道道多”等字眼。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一个波谲云诡、黑幕重重的“古玩江湖”渐渐明晰。
乱花渐欲迷人眼
这个夏天,与天气一样热的,是7月中旬扎堆省城的古玩艺术品“盛宴”。7月16日至18日,一场国际性古玩博览会和两场各有卖点的古玩拍卖会,在省城三家星级宾馆各自安营扎寨,令众多收藏爱好者顿生分身乏术之憾。在媒体惊呼太原正在成为“北方收藏重镇”、“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大古玩拍卖公司的业务基本面”的时候,省内一些资深藏家却俨然一副旁观者的清醒、冷静乃至忧心忡忡。一藏家称,想把自己知道的和经历的写成一本书,书名就叫“谁在忽悠山西人”。
每一场“忽悠”促成的交易,都有着“杯具”的实质。如今的古玩界,最常见的“杯具”既不是买贵了也不是卖贱了,而是兴冲冲用真钱换回假古董。一个业内公认的事实是,经过近30年淘洗,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古玩艺术品,九成以上为赝品。而这些海量现代艺术品以古董身份进入藏家手中的路线图,几乎涵盖了目前所有古玩流通方式。
近年来,一些重大案件成果展,每每成为富贵人家古玩藏品集中亮相、被动接受鉴定的舞台。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那幅曾被鉴定为价值364万余元的张大千青绿山水画可谓典型。无独有偶,今年4月下旬,我省某县公安局打掉一个流窜多省作案的绑架、抢劫团伙,涉案金额号称“高达2亿元”。嫌疑人之一王某,是一位兼有古玩爱好者身份的“雅偷”。警方在其家中搜出的赃物中,包括一批王某本人估价不菲的“古玩”、字画。“2亿元大案”的说法初起,便有内行闻讯提醒,对这一数字的引用需慎重。时隔数日,省城一瓷器收藏大家从某媒体记者所携笔记本电脑上看到这批由“商品”而“礼品”而“赃物”的“古董”。伴随“ Down”键轻巧的响声,藏家口中不断重复一个词汇:仿的、仿的、仿的……
今年春天,北京某知名拍卖公司在省城举办的春拍预展新闻发布会上,该公司一负责人被问及拍品是否保真时,委婉地答复:“行业内讲的是‘流传有序’。”业内人士指出,所谓“流传有序”,是指器物流传过程清晰,有证可考、有据可查。我国拍卖行业历史不过十多年,“流传有序”根本无从谈起。此种情形下,拍卖企业回避拍品真假而一味强调“流传有序”,将关防火漆印或器物拥有者所讲“某朝某代祖上某人曾受皇帝赏赐”等故事作为拍品“流传有序”的佐证,十分荒唐。
不久前的一个下午,从头至尾翻看过一册由某拍卖会组织方提供、拍品总估价数亿元的精美图录后,省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牛润生用业内人司空见惯的平静口吻给出结论:“全是假的,连高仿都算不上。”时隔两天,太原收藏协会会员、收藏字画多年的陈某在一场书画拍卖会上惊讶地发现,一批画工很差的“名人字画”,被以“行业惯例”注以“XXX款”公然上拍。真迹市价约一平尺30万元的齐白石作品,在这里几万元便可拍到一幅。“如果是大师真迹,直接注明作者即可,完全不必多加一个‘款’字,显然是拍卖公司在玩文字游戏。这种明显违背市场规律的定价,蒙不了内行人,却迎合了初涉字画收藏的新手们急于捡漏的心态。”陈某称,“即便买家事后发现问题,拍卖公司早已留有退路——人家拍的就是‘艺术品’。”
|
-
新闻中心
-
精品赏析
-
-
联系方式
-
|